通会之际 人书俱老—— 评张良勋先生的书法艺术 _泰州美术馆
新闻中心

通会之际 人书俱老—— 评张良勋先生的书法艺术

作者:泰州美术馆  来源:公丕普(东南大学艺术学理论博士)  发表时间:2014-9-17  点击:3623

孙过庭在其《书谱》中阐述学习书法的最高境界是“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放眼当代书坛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书家不乏其人,而张良勋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张良勋先生1961年毕业于安徽艺术学院美术系,70年代开始将自己的研究兴趣主要放在书法上。1980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他成为第一批会员,后被选为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书协理事。1981年安徽书法家协会成立,他作为积极筹办人之一被选为常务理事,后在1988年被选为副主席,2001年成为继赖少其、李百忍之后的第三届省书协主席,为安徽省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张良勋先生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立足传统,临池不缀,并将书法学习与国学修养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让自己的书法艺术不仅取法乎上而且有很深厚的文化支撑,有别于仅将书法看作是一种书写技艺的书家。总结张先生的书法,可以得出三个主要的特征:取法乎上、诸法兼善、艺文共修。

一:取法乎上

《易经》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中国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几乎每个历史时期都创造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书法风格,如何能在如此星光璀璨的书法大家中选取适合自己的师法对象,是书法学习中的重要一步。面对传统,张先生认为“书法是你必须深入的临帖,然后把古人的用笔习惯,变成自己的用笔习惯,就像我们拉小提琴一样,功法、指法正确熟练,才能拉出好听的曲子,我临习古人法贴,要严格按照古法变幻施工才能写出好字来,然后再通过长期学习,感悟人生,感悟自然,经过渐变的过程才能变成我自己的东西。”再结合张先生的作品来看,他的用笔含蓄饱满,不激不厉,笔路清晰,方圆兼备;结体布白,开阖有度,寓变与正,自然率真,气韵畅达,正如孙过庭所言“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张先生的书法在早年师法“二王”,深谙晋人风韵,以此为基础旁涉唐、宋、明代名家,意法相承,不断锤炼作品的书卷之气,这种从容不迫的气度在其现在的书法作品中更加成熟。在篆隶的学习上,张先生宗法秦汉,又多参后人书风,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征。

二、诸体兼善

孙过庭曾经说过“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由此可见,不同书体之间是需要融汇贯通的,诸体兼善也是文人书法很早就形成的一个传统。张先生在这个方面也是极为注意,他不仅擅长行草书的自由创作,也能熟练驾驭楷书、隶书与篆书,并能将不同书体的特征进行融汇贯通,各取所长。在张先生的各种书体作品中,其篆书笔势婉转,畅达沉着;其隶书作品笔法精微,意态紧密;其行草书用笔流畅,意法相承……正如《书谱》所言:“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简而便。”

能够体现张先生融汇多种书体的作品有很多,比如《五古——挽易昌陶》,这一幅作品整体厚重古拙,气息饱满,用笔上沉着而不失灵动,结体上平稳而富有变化,细细品味又可以发现,这一幅作品中包含着行书、草书、隶书甚至是篆书的某些用笔,比如“握手”二字是草书面貌,而“涨关”二字又含有篆书用笔特征。这种高超的融汇能力是建立在对每一种书体的长期学习之上的,我们由此可见张先生对于中国传统的深入程度。

三、艺文共修

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理性的感性显现”,这一点在书法艺术中体现尤为明显,一个学识积累丰富的书家下笔自有法度,内容充实,在书写技巧之外强调书法作品所承载的思想内涵。黄庭坚评价苏轼的书法:“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耳。”苏轼也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对于书法艺术的学习是离不开自身学问的积累的,这是文人书家区别于一般写字工匠的最重要因素。欣赏张先生的作品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这一点,张先生的书法作品在书写内容选择上大都非常用心,或是论书摘引或是诗歌选录又或是自作诗词,在书写内容的文化价值上要高出随手便写的普通书家。而且内容与形式有能叫好的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其实追求书写内容和形式统一本来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形式,但是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这种传统正在悄然改变,也正是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中我们更可以看出张先生身上所体现出的传统文人式书法的高贵指之处。张先生是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其文化修养自是毋庸赘言,他在论述书法艺术是也认为“书法家根据汉字的特征,曲尽中国毛笔变化之解数,抒发书法家内心情感。书法家最终不是凭手,而是凭大脑在创造艺术,最终,要看你有无思想、有无境界。……必须加强修养,提高境界,防止墨守成规,舍本逐末;必须丰富学识,博古通今,防止不求甚解,出乖露丑;必须鉴真赏优,继往创新,防止陈陈相因,依然故我。否则,会虚度年华,一事无成。”张先生用自身的实践证明,书法艺术绝不是一种简单的笔墨技巧,如果要将自己的书法创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决不能离开文化的积淀和支撑。

刘熙载在其《艺概》中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观其书而能知其人,每当欣赏张先生的作品,我都有一种如对尊者的感觉,流淌在其笔下的不仅是笔道墨迹,还有对生命与艺术的深刻体悟。人们常说生命就是一种修行,而书法其实也是一种修行,在这条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行者,不同的是我们正走在这条路的不同阶段,至于张先生的书法,我以为他已经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



Copyright Right © 2014 # Powered By 泰州美术馆苏ICP备1404907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20502010162号